“如果你父母名下在北京無房,可以考慮用他們當中的一個名字貸款,銀行會以你的經濟實力評估貸款額度,并最終由你償貸。如果你父母沒有資格在北京購房,我們可以介紹一家機構給你,它會替你補齊5年的社保。”
近日,北京某中高檔住宅樓盤的一位售樓員對前來購房的客戶如是“建議”。這并非是每一個前來的購房者都能獲知的消息。在反復驗證客戶的購買意愿和資金實力,確認客戶僅僅是因為名下有房而缺一個購房資格之后,售樓員才最后亮出這張底牌———他們稱之為“接力貸”。
這并非個案。據《中國建設報——中國住房》記者調查,目前北京至少有5個在售樓盤悄然推出了這樣一種房貸形式,其中涉及的可辦理銀行包括農業銀行、工商銀行、建設銀行和北京銀行。通過盤活父母的購房資格,“接力貸”可以在不增加個人名下房產和房貸記錄的基礎上,幫助有多套物業的購房者繞開限購限貸政策而成功購房。
資料顯示,“接力貸”是指以某一子女作為所購房屋所有權人,父母雙方或一方作為共同借款人貸款購買住房。信貸產品可以將貸款年限和可貸款額度適當提高。此前,僅有農業銀行推出,但一直未受到市場追捧。然而在限購限貸政策的嚴厲實施下,購房資格成為稀缺品,“接力貸”突然變得“有用”起來。
事實上,早在2010年年底,成都、上海曾有商業銀行推出類似的房貸業務,并一度受到市場追捧,但因涉嫌避開限購政策而被總行叫停。
接力貸盤活了一個家庭的父母購房資格,但對于多數外地人而言,由于父母不在北京當地工作,依然會因為“不具備五年以上當地社保”而缺乏購房資格。但上述樓盤售樓員表示:“這也可以解決。”按照該售樓員的說法,他可以介紹一家“靠譜”的中介機構替老人補齊過去5年的社保,總費用為5.5萬元,最終有近3萬元回款至社保賬戶。“相當于不到3萬元便購買一個購房資格”。
這種做法同樣在其他幾家樓盤中得到了印證。有知情人士透露,交錢補辦5年社保在2011年便已經可以操作,但因為銀行基本上認房也認貸,這依然解決不了已擁有房產的購房者獲得購房資格。但接力貸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。
新聞收集整理:江都房產網 |